普通新闻

敦拉萨毛泽东握手照标志马中建交·国家档案馆保存马中关系历史记录

16/06/2024 01:21 PM

(吉隆坡16日马新社讯)一图胜千言,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于1974年5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握手的照片,标志马中建交的历史性时刻。

 

身着黑色西装、白衬衫搭配深色领带的敦拉萨,与穿着灰色中山装的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面约一小时。

 

尽管只是一张握手照,但却有着历史象征意义,因为它已成为东南亚地缘政治的重要插曲,改变国际政治以及冷战时期应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

 

国家档案馆仍在细心保存这个历史事件的每一张珍贵照片和重要文件档案,供后世查阅。

 

馆长拿督嘉化西迪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接受马新社专访说:“马中关系正进入金禧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关系,因为大马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

 

“因为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抱持质疑态度,但随着敦拉萨的务实行动,他为我国和区域开启新的篇章。”

 

他指出,当时敦拉萨与毛泽东的合影,以及签署建交协议后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合影,刊登在两国大部分报章和国际媒体上,而适逢庆祝马中建交金禧年,这些照片也重现。

 

“敦拉萨当时受到热情的接待,可见中方非常赞赏他的努力。

 

“此外,除了照片,我们(国家档案馆)还保留敦拉萨首次访华相关官方信件、演讲文本和视频。”

 

1974年春末即5月31日,敦拉萨与周恩来签署联合声明后,马中两国国旗飘扬在北京的主干道上。

 

从建交之初起,敦拉萨就成功地缓解共产党在大马的影响力,从而使他能专注于国家的发展。

 

“当时马来亚共产党的威胁非常严重,因此当这项合作达成时,奠定敦拉萨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石。

 

嘉化西迪说,国家档案馆珍藏敦拉萨相关逾4000份材料,始终确保我国发生的每一个历史进程都继续被记录下来。

 

他强调,档案保存至关重要,可让社会和研究人员更容易地了解国家领导人为了将马来西亚推向世界舞台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他说,国家档案馆逾1000万页的文档和照片材料已被数码化存档,便于传播、保存,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直接获取历史相关资料。

 

嘉化西迪说,国家档案馆还制定一项战略,利用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作为吸引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国家历史的措施。

 

© 2024 BERNAMA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条款   • 安全条款